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 作者:
  • 来源:
  • 点击:723
  • 时间:2008-05-20
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郧西县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不懈追求    “和谐”二字从文字结构来看,“和”,禾一口,意为种田就有饭吃,这是“劳动”,“谐”,言一皆,意为都能说话,这是“民主”。我们可以形象地说,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人辛勤劳动,大家参与民主管理,充满友爱的现代文明社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学校担负着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重任,和谐教育正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和谐教育的建设,而和谐教育正是通过一个个现实的和谐校园去实践的。我校正是积极响应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将构建和谐校园作为目前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懈追求。 什么是和谐校园?从社会学角度看,和谐直接表现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使社会共同体处于融洽状态。即在前文所讲的“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人辛勤劳动,大家参与民主管理,充满友爱的现代文明社会”。就我校来说,和谐体现为一种生态的平衡,它至少涉及校园内外两大系统要素。就内部环境来说,体现为校园内的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就外部环境来说,学校应与家庭、社会和谐相处。因此,现阶段,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应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和活动,使之成为师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从而让同学们体验着校园生活的发展愉悦,让教师感受着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我校作为职业学校的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符合同学们人性规律与教育规律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应当具有科学、安全、人文、开放四大特征。 科学是和谐校园之基石。所谓“科学”,指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育教学,使校园生活有张有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安全是和谐校园之根本。所谓“安全”,指校园内的所有人与人的关系都应当是平等的、尊重的,尤其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要温文尔雅、酣畅快乐,没有危机感。 人文是和谐校园之灵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一切为了同学们,为了一切同学们,为了同学们的一切。 开放是和谐校园之源泉。在社会变革和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打破单一知识观,禁锢的教材观、机械的学习观,要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有机结合和多维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感恩、学会共处、学会合作,成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人才。 当前,建立和谐校园,要解决好三件事:重构师生关系,重建校园生活,重塑校园文化。 首先,重构师生关系。校园内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师生关系的重构,师生关系集中体现在教学与教育两个基本方面。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和谐的关系,必须把握三种状态:“以学论教”、“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它是心灵沟通,人格感召,文化熏陶,精神引领。师生间的和谐教育关系体现为一种亲近、融洽、协商和激励性关系。 其次,重建校园生活。校园和谐的基础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和谐。校园不只是学生读书,学习技能的地方,也是学生生活成长的地方。和谐的校园生活首先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运动健体、文化娱乐、审美欣赏、科学探究、实验创造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24小时安全卫生之上,是“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精神铸造。 和谐的校园生活必须是快乐的。不能因为死读书、学技能,而使我们失去美好的青春;不能因为目标、理想的渺茫,而使我们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生活的能力。我们要有较高的文化品位,要脱离低级趣味,走向高尚典雅,要有追求、有志向、有教养、有情趣的生活。 “成人、成才、成功,今天争做职校骄子;蓝领、白领、灰领,明日必为职场精英”,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总之,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在于营造安全的、快乐的、高品位的校园生活。 再次,重塑校园文化。和谐校园的灵魂是学校。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是学校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我们要让校园里每一寸土地,每一处空间时刻提示我们: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守纪律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人人守纪,个个有德,校园就会平安,学校就会和谐。 最后让我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使我们的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快乐而有教养的人。(蒋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