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新农村建设

  • 作者:
  • 来源:
  • 点击:694
  • 时间:2008-11-04
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新农村建设
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  周家军
我县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山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52万人,农业人口达42万人,郧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而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环境较差,农业发展后劲不足,这样,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农民劳务经济上。如何将农民外出务工变无序游动为有序就业,变粗重危险为轻微安全,变收入低廉为较高薪酬。这就需要以提高全县农民务工的素质为抓手,培养其适应市场的技能,提高务工质量和与之相匹配务工价值,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职业教育正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务工质量与效益的教育。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为我县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挑战。面对这一发展机遇和挑战,县职业技术学校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将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适应市场需求的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培养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近年来,我们培养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技术人才近万名,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搭建永久服务平台。
加快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这是历史赋予职业教育的史命,也是现实带给职业教育的巨大发展机遇。把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作为郧西县职业教育的示范单位——县职业技术学校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近几年我们先后投入近千万元,扩建教学楼、新建学生实训大楼、学员公寓,汽车驾驶训练场,购置更新了教学、实验实训设备,优化了教学条件,美化了育人环境,为农民子女学技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培训平台;二是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软件环境。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管理网络,实行开放教学与封闭管理相结合,全程管理与全员参与相结合,法规约束与学生自律相结合,使学校得到了健康地发展;三是加强职业教育宣传,优化舆论环境。我们通过在郧西电视台和《郧西周刊》上开辟《职教之窗》等栏目,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使广大农民朋友们认识到只有学技术才能致富的道理,促使他们积极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我校现在已发展到在校学历生5000余人、各类短期培训年达3000余人的规模。强大的职教阵营,为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搭建了一个永久性的人才培训平台。
二.搞好六个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我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为农办学,为农育人”的办学方向,以扎实的行动为“三农”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主要是搞好六个服务,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一)搞好信息服务,引领致富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各类经济、文化信息及各种实用技术。为此我校一是积极编写切合地方支柱产业发展实际的实用教材。2004年我们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现代家政服务》、《商贸流通》、《餐饮服务》、《采矿技术》等五个专业的培训教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拓展打工经济领域,及时引导我县“大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积极利用学校开设的《职教之窗》栏目,向广大农民朋友传递教育、文化及致富信息;三是成立就业安置办公室,并在“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苏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就业联络处,积极为广大农友提供就业信息。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安置农民工近万人,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搞好培训服务,指引致富路子
培养一人,带动一片,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为此,我校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们先后通过“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技能就业工程”及“劳动预备制”等项目,培训各类技术人才万余人次,他们不仅自己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而且还成了带领其它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三)搞好技术服务,传送致富钥匙
为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农民富得快,我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强科技辐射。多年以来,学校一是实行“校挂村、班挂组,生挂户”的三挂办法,进行科技辐射活动,成立了以专业课教师为主导,以专业对口的学生为主体的科技服务队,主动与农民结成对子,将科技直接辐射到村、组、户。二是与各乡镇成人文化学校建立联合办学关系,积极开展送教下乡,送技术进村等活动,对农民朋友进行的现场培训,使广大农友学习了技术,节省了费用,还提高了培训的效果。对我们的这些科技服务活动,农民朋友们高兴的说“是县职业技术学校为我们送来了致富的金钥匙”。
(四)建设实训基地,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把理论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动手操作的生产技能,以引导、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我校着力于“三个结合”和两个“共建”。即产教结合、学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使校办产业基地与专业实习基地共建,实验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共建。几年来,先后与湖北卓越建设集团、郧西县青达建筑实业公司、郧西县精诚汽配公司、广东东莞建达工业村、郧西县城关幼儿园、十堰市京华超市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在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深圳东亚科技集团、苏州昌盛科技、浙江联诚科技等中外独资、合资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就业综合基地,为学生和广大农民工提供了实习和就业场所,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五)开展扶贫助学,扩大服务对象
郧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人均收入很低,为使贫困农民及其子女能上学、学得好、出得去,我们积极想办法减轻他们的学习费用负担,一是积极向上争取优惠政策。2005年我们从省政府争取到300个每生每年1000元的贫困生资助计划;二是向内挖潜。在学校办学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仍挤出10万元用于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三是充分利用项目政策,大力开展免费培训。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技能就业工程”等项目,免费为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四是积极探索“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通过这种形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实现了贫困学生的“零学费”上学的目标,真正为贫困学生上学开通了了一条“绿色通道”。2006年6—9月份,我校340名贫困学生“离开学堂,走进厂房”、“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三个月的外出实习不仅大大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而且还为他们自己挣回了两学期的学费。通过这种途径真正解决了大多数农民子女上不起学的难题,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后劲。
(六)实施联合办学,提升服务能力
郧西现有20余万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每年新增的新生劳动力也在万人以上,要完成这一龙头队伍的技能培训,实现他们由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的转变,单*我校现有的师资条件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积极开展联合办学,壮大职教块头:一是积极开展校校联合。为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农民工培训,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学校先后与省内的知名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三峡大学及县各初级中学实行校校联合,利用联办学校的教育资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培养(训)紧缺人才;二是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我校先后与县内的精诚汽配、百科皂素、青达建筑及国内的深圳富士康、江苏昌盛、浙江联诚科技、湖北卓越等知名企业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为学员实训就业创造条件,同时我校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与国外联合办学路子,逐步实现学生走出国门,高效就业的办学目标。通过联合办学既为学员实习提供了场所,同时也为学员找到了一条稳定就业的新路,几年来,我们的学生(员)就业率均在98%以上。
三、促进新农村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设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必将推动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速职教事业的发展,基于此,我们有如下几点设想:
(一)加大投入力度,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基础建设投入,设立郧西县职业教育专项发展基金;二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就业奖励工程;三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工程。建议政府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县财政每年至少拿出10万元资助200名贫困生。中等职业学校也要从学费收入中安排5%用于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组织学员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
(二)切实加强职业教育的领导与统筹,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和统筹管理。建议县人民政府召开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把职业教育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服务方向、办学规模、经费投入、基本建设等方面加强领导,科学决策,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协调发展。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严格目标考核责任制和督导检查制度。建议县委、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对乡镇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接受人大、政协的检查和指导;三是强化职业技能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措施;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五是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六是营造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大力表彰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长风破浪会有时”,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完美结合,定能打造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