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之屑(希望篇)

  • 作者:
  • 来源:
  • 点击:593
  • 时间:2010-10-09

思之屑(希望篇)

 

蒋兴成

 

1.      亚历山大远征前散尽钱财,人问他给自己留下什么,亚历山大说:希望

 

 

2.      亚历山大临终前明白人世间的辉煌终究是镜花水月一场,死亡面前没有特权。

 

3.      所谓希望,须是终极的、恒久的,可能不会兑现的。

 

4.      因希望而快乐者,必是摸透了人生悲凉之底,无论发生什么都不出人意料。

 

5.      基督教的三字箴言信望愛,表达了人的生命本质和社会属性。

 

6.      有信仰者必心怀希望,无信仰者必心无希望,暂时的希望不是希望。

 

7.      希望破灭,往往是因为它的超越性不够,这是庸俗唯物主义最繁盛的产品。

 

8.      所谓三不朽的功、德、言,都不能成就终极的希望,它们属于物质世界。

 

9.      物质世界的希望,在其不能兑现的时候,往往造成破灭。

 

10.  没有绝望过的人不知希望是什么。

 

11.  绝望导致两种结果:精神性的死亡或重生。

 

12.  在绝望的此岸遥望彼岸,将成就永恒的希望。

 

13.  希望是一种勇气,它来自绝望,来自看破红尘之后的回向。

 

14.  因看破红尘的出家是绝望,所谓万念俱灰——成灰而不是灰色。

 

15.  从绝望走向永恒的希望,其纵身一跃的跳板是博愛。

 

16.  基于小愛的希望在其耗尽之后,便只有绝望,而无法走向希望。

 

17.  缺乏愛的能力者易于绝望,因为攫取将填满所有的想象空间,从而失去希望。

 

18.  任何奴役在本质上只是自我奴役,自我奴役者必将失去希望。

 

19.  无法走向希望的绝望者,一般有两种处理生命的方式,自杀或行尸走肉。

 

20.  一般而言,自杀的绝望者,在生命质量上比行尸走肉高。

 

21.  无法勘破生死,便不能理解希望,也无法对付绝望。

 

22.  人生只有一件事,便是认识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如是绝望就不成为问题。

 

23.  德尔菲神庙前的铭文:认识你自己说出了希望的来源——勘破生死。

 

24.  不知生,焉知死!”——错!不知死,焉知生!才是正解。

 

25.  希望就是不知死,焉知生!,就是向死而生。

 

26.  人可以对一切抱有希望,但最终的希望只能是对自己的。

 

27.  因为对外界希望无法兑现导致的希望破灭,是因为没有建立对自己的希望。

 

28.  在庸俗唯物主义世界观下,人的希望总是基于外在世界,所以易于破灭。

 

29.  永不破灭的希望总是建立在自己的坚定信仰基础上。

 

30.  信仰造就的是无限丰富的世界和无限丰富的可能性,于是希望才能生长。

 

31.  奇迹只属于相信奇迹的人,相信奇迹就是不灭的希望。

 

32.  心中充满希望的人,是真正相信奇迹的人,努力工作是他们等待奇迹的方式。

 

33.  心中充满希望的人,脸上总易见到灿烂的笑容。

 

34.  心中充满希望的人,往往被沾满俗臭者讥为天真——天真有什么不好!

 

35.  心中充满希望的人,不断增上智,澄澈之心与智慧之脑,是希望的承载者。

 

36.  心中充满希望的人,必是充满创造力的人。

 

37.  心中充满希望的人,必有自我教育能力,必是不断完善自己的人。

 

38.  心中充满希望的人,举步走向未来,每一步都是坚定的,未来便是希望。

 

39.  人活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是因为活在回忆和希望之间。

 

40.  幼年生活得不到愛的人,灵魂不易健全,易于绝望,因为希望也连着回忆。

 

41.  希望是回忆的另一种形式,过去被美化,未来也被美化。

 

42.  成年之后的希望经过了健康世界观的洗礼,它是理性的,也是超验的。

 

43.  在世俗世界中,审美精神是培育永恒不灭的希望最好的土壤之一。

 

44.  艺术家是自杀高发人群,这是因为他们易将死亡审美化,死亡本身成为希望。

 

45.  审美地看待这个污浊的庸盲世界,梵高、本雅明们在自杀方面或许该有特权。

 

46.  审美精神是培育希望的最重要土壤之一,因为希望需要想象力和想象空间。

 

47.  审美精神是培育希望的最重要土壤之一,因为希望总是和创造连在一起。

 

48.  审美精神连着愛的精神,失去了愛,作为培育希望之土壤的审美将失去养料。

 

49.  希望必是有愛的,必是审美的,离开了美和愛,希望无以存在。

 

50.  美愛是希望的基地,希望是美愛之养料,它们荣损与共、存亡相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