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入学时职业指导服务的内容和标准

  • 作者: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887
  • 时间:2010-04-06
        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毕业生。由于 "普高热"和"免试入学"等因素的影响,职校生入学时的素质普遍偏低,自身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怕吃苦,眼高手低等一些问题,导致不能把握就业机会,使加强对其的职业指导变得更为紧迫。职校生急需学校、老师为其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恰当的职业定位,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职校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针对新生入学时情绪不稳定,思想波动大的特点,学校应着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就业形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并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水平、智力、性格、气质、职业兴趣等进行了解和分析,以便掌握学生各个时期的身心发展水平,适时施教。在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使学生把握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使他们对自己各个方面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为确定今后的职业期望、职业方向、职业选择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生入校后,学校首先进行入学教育,并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帮助部分学生重新选择专业,指导学生正确的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避免了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一、新生入学指导的内容  (一)帮助学生选择专业。 新生入学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择专业,要让学生考虑到教育的超前性,要瞄准经济,透视社会,分析形势,选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专业。让学生了解社会对职业的影响和职业对人才的需求。 1、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爱好、特长和生理条件等情况,选择合适的专业。如爱好物理的学生可以上电子专业;喜欢社交、擅长言谈的学生可以上文秘专业、营销专业;外语水平高的学生可以上导游专业等等。同时也要避开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如患恐高症的学生不能选择电梯和建筑专业,患色盲症的学生不能选择化工和美术专业。 2、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和个性等因素选择职业。早在1909年,美国学者弗富兰克·帕森就提到,一个人想要获得理想的职业,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知识,正确认识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而且要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和个性等自身因素。 第一,兴趣与选择职业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能调动整个心理活动的兴奋性,积极的感知,观察事物,积极的思考,大胆的探索,就能情绪高涨,想像丰富,就能增强记忆效果,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不知疲。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位交警酷爱修理摩托车,看到谁的摩托车出了故障,就手心发痒,来了兴致,一定去动手维修,冬天不说冷,夏天不说热,不嫌累,不嫌脏,而且绝不收费。有时,摩托车违章且出了故障,这位交警只顾帮忙修车就忘了处罚,修好车后带着满足的幸福感觉送司机上路。 第二,能力与选择职业的关系。能力是人们从事一切需要一定智力水平的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掌握知识的必要保证,也是一切职业的必备条件。例如,教师必须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感染力等。 第三,气质与选择职业的关系。胆汁质的人喜欢热闹,可做导游、推销员;抑郁质的人做事谨慎小心,可做打字员、化验员;多血质的人反应速度快而且灵活,可做驾驶员、律师;粘液质的人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可做医生、法官。 第四,个性与选择职业的关系。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应尽可能多研究职业活动的结构特点与个性心理特征,使职业与人优化结合,这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从业后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劳动者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未来将要的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本行业的规范要求,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第一节课教师先教会他们打印出一篇短文,他们就会感兴趣,对以后学习理论有促进作用。 (三)教育学生详细了解相关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着眼于新起点,瞄准未来的发展前景。如随着电脑技术的迅速发展,照相行业将逐步由传统照相技术发展为电脑数字照相技术,现在学照相要重点学习电脑照相。 (四)教育学生拓宽知识面,以增加就业机会。 德国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德国公民平均每人一生改变四次职业,这是由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决定的。我国职工也由原来一个职业从一而终发展为一生中可能要从事一种或几种职业,即便是从事一种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对职工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学生要拓宽知识面,在重点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还要学习与专业相关相近的知识。如电子电器专业的学生,也要学习电工知识,电脑知识。养殖专业的学生也要学习农业种植、饲料加工和动物屠宰知识。这样,可以扩大就业面,增加就业机会。 (五) 增加学生对职业的实际体验。 为了使学生毕业时能够适应工作岗位,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多动手,多实践,经常到企业实习,体验劳动感受,让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交*进行。同时向学生介绍现代企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指导学生及时了解企业使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激发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人才竞争的社会环境。德国实行“双元制”教育模式,每周安排学生定时到工厂实际操作。如财会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专业知识,在模拟实习室填写传票、制作凭证、记帐,而且要到企业的会计室实际操作几次。不仅学习到了业务知识,而且还学习到了操作程序,了解到了职业纪律。这样,毕业时,学生就觉得由学校的学习者向工厂的劳动者之间的过渡过程很顺利、很自然。          二、在入学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指导的实施原则 1、与行业专业领域的发展相结合。职业性、适应性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职业指导应该紧紧围绕职业性的要求开展。职业教育中要注意体现专业、行业特色,与专业的最新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想要知道的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新颖的职业知识和信息。在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时,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帮助学生把握本专业的性质、特点,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树立全局意识,培养热爱专业,密切关注职业领域的新变化,新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创新积蓄智慧。 2、与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相结合。可以说,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开展职业教育和指导,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认识职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向他们提出供选择的拓展素质活动方向,促进他们有意识主动学习,进行职业尝试。在指导中,根据专业的性质,指导学生将目标分解成长期目标与阶段性目标,战略性目标与战术目标,激励他们通过科学的规划,积极的努力去实现自我价值。入学教育结束后,鼓励学生将职业发展的理想目标写出来,尝试进行初步的自我规划,提高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的自主性,为进一步的职业教育指导课打基础。 3、与学生的人生理想追求相结合。如果说进入职业学校是学生的无奈选择,但是,对专业的选择除了有部分是家长的参谋外,一般大都反映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触动学生的兴奋点,确立对专业发展的理想追求。对于那些因不满意专业或对专业学习不自信的学生,应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 4、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处于不同发展的阶段。中职学生兴趣会有明显的分化和选择性,因此,职业教育的指导应切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本学校的实际,介绍老校友的典型事例,使他们一开始就主动站到自我激励的起跑线上,帮助刚走进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怎样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树立走向成功的信心。对入学时有心理健康问题或其它个人问题者,应及时发现并向他们提供寻求进一步帮助的途径。 事实证明,学校在强化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通过入学时职业指导和教育,使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职业、掌握择业技巧;认识自我、从容面对现实。职校生只要发挥优势,合理定位,就能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